.

于视乎丨馆里的展品八两张图看懂原始社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妇女馆展出的两张图片。这两张图片很直接的反映了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过渡时,女性地位的变化。

第一张图片,是陕西华县柳子镇东南元君庙墓地的一个女性单人墓。

元君庙墓地是中国黄河中游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氏族公共墓地,属于母系氏族的繁荣时期,距今约年。此墓于年—年发掘。

氏族是以血缘亲属关系为基础的族群,他们认为自己是从同一个根生出来的,活着时在一起,死了也要在一起,所以氏族成员在死后都要埋进本氏族的公共墓地。在“距今年的丧葬用具——钮瓮棺”文中,我谈到了进入氏族墓地的一些标准和要求,比如意外死亡的是不能够进入公共墓地的。除此之外的大部分人都以埋入本氏族的公共墓地为荣,所以这些墓地大致能够反映该氏族人群生前的人口自然结构状况。

元君庙墓地中并没有发现夫妻的合葬墓。根据解剖学者对骨架的年龄、骨架和病理现象进行现场鉴定后,大致得出了元君庙中的合葬墓是由血亲关系而非姻亲关系组成的。这说明这种亲族共同体最大可能是母系家族。

在随葬品方面,陶器作为当时主要的随葬品,在女性单人墓中频繁出现。绝大多数的女性单人墓中的陶器都在9件以上,最多的甚至有21件。而在男性单人墓中,出现6件以上陶器的仅4座墓。这些陶器都是平日必备的生活用品,虽然不能作为家族财富的差别体现,但是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社会对女性的尊重,同时也说明其时已存在财产方面的母女继承制,这是发达的母系氏族社会才具有的特性。

另外一点,在女性墓中多出现蚌刀和纺轮等随葬品,而男性墓中则以骨镞为主。骨镞是常用的狩猎工具,这说明男性当时的主要任务是狩猎。而元君庙属仰韶文化的半坡类型,当时的经济是以农业生产为主,所以女性所从事的农业生产和家庭手工劳动在社会生产上占据主要地位。这也是女性获得尊重的原因之一。

第二张图片,是甘肃省武威县城娘娘台遗址的一个成年男女合葬墓。

皇娘娘台遗址,距今年左右,是中国古西北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时代早期重要的齐家文化遗址之—,也是雍凉文化、雍州文化、凉州文化发源地重要依据之一。整个遗址约12.5万平方米。

皇娘娘台遗址中墓葬很多,分布与窖穴和住房交织在一起,有些则直接利用废弃后的窖穴埋葬。葬式有侧卧屈肢,仰卧屈肢、仰卧伸肢,也有单人、双人及多人葬,个别的有二次葬。

甘肃省博物馆《甘肃武威皇娘娘台遗址发掘报告》中明确记述:“墓24为三人合葬,一男二女。头南足北,都是成年人。男性仰卧正中;左右两侧各有女性骨架一副,均为侧卧屈肢,面向正中,下肢向后屈,双手屈于面前。……从男、女骨架的位置和形态观察,男性正中仰卧,两侧女骨架均侧身屈肢,面向男子,似有服侍和尊敬的意思。想系一夫二妻合葬。”

我馆展示的这张图片是武威皇娘娘台遗址中的一个竖穴土坑墓M38的平面图。坑长1.9米,宽0.98米,深0.6米,其中有人骨两具,一个为仰身直肢葬,男性。另一个为侧身屈肢葬,女性。在人骨上有玉璧5件,男子身上有3件,女子2件,二人口内各含绿松石珠3枚,脚下有随葬5件陶罐。

这种类型墓葬并不少见,在青海柳湾、永靖秦巍家等墓地均有大量发现。墓中随葬品比较丰富,有石璧、玉璧、玉璜、绿松石珠、粗玉石片、红铜器、陶器和猪下颚骨等,个别男性身上集中放置有80多件玉璧。

齐家文化中的婚姻状况已经由多偶婚制过渡到一夫一妻制,甚至少数富裕的人家中存在一夫多妻的形式。皇娘娘台遗址中的成人男女合葬墓应当属于夫妻(妾)合葬,其呈现的男女姿势反映出当时社会贵贱等级分明。这说明,此时的男性在社会上居于统治地位,而女子则明显处于从属和被奴役的地位。这一阶段,社会形态已由母系氏族社会过渡为父系氏族社会。

从此,男权的时代开始了。

更多关于母系氏族社会的内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1634.html